《时尚COSMO》专访刘书:爱拼搏的人生才精彩

她曾经是《北京晨报》 的首席记者,以媒体理想为己任。即使到现在她也从不穿高跟鞋,因为在她的眼中,身在新媒体行业,干活用走的就意味着输掉,要领先一步必须不停奔跑。

刘书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更像一个记者,而不是凤凰网总编辑。运动衣、帆布鞋,短发,步速快,表情严肃,自信,独立,有长期蹙眉思考、经年累月地为稿子斟词酌句的人才有的细微表情纹。她说自己不是精英,也不是什么成功榜样,“我只是一个普通职场人,骨子里算是媒体人。”这句话是她所有选择的最终原因。

在北大学历史专业时,刘书就发觉最诱惑自己的职业是记者,自己总是对世界好奇,喜欢质疑:我们看到的是真相吗?第一份工作是体制内报刊的记者,她不喜欢那种与市场脱节的感觉,于是转到北京晨报,就这样一路做到首席记者。2002年,刘书转战新媒体,在新浪任财经频道总监时,适应了从“创造者”到“改造者”的转变,之五年的MSN生涯,是人人羡慕的体面、安逸的优差,但刘书说这不是她的梦想,“我本质是个媒体人,这种情结压抑不了”。

有突破才能前行

到凤凰的第一天,正逢凤凰网在内部开上市前的财务会议——她加入的这家公司正在迎接一个令人兴奋的未来。“我不知道什么叫适应期,第一天就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做规划时领了当时看来不可企及的业绩指标。”不要想完成不了怎么办?新媒体行业的规则就是只有成功和失败,只有1和0,没有中间地带。需要不断超越,否则就滑下去了。需要用最短的时间做出决定,并想尽一切办法抵达目标。

“不光新媒体这行,一个人做任何职业都要不断拥抱变化,我经历过一周上三天班,下午四点下班的生活,但人越闲越容易荒废,越拼搏越能积聚能量。只有在变化中,人才能自新,享受人生的乐趣。”在刘书看来,人的生命就是一段时间加一段空间的组合,上班的每一天不是在为公司,而是一笔一笔书写自己的生命历程。人所能抵达的空间以及思想能到达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你这辈子是不是够精彩。

每逢大新闻发生,刘书所在的凤凰网那一层就沸腾了,所有电视屏幕都打开,一群年轻人聚在一起兴奋地讨论我们可以告诉用户怎样的信息?传达怎样的观点和判断?日本大地震时网上有很多人留言日本整个沉下去才好呢,刘书所在的编辑部认为这不能代表中国网民的真实声音,作为媒体有责任向这个世界传达真实。“我们在网站上做了一个大调查,“中国应该援助日本吗?”短时间内就有几百万人参与,90%以上的网友都认为中国应该施以援助——每个生命都应有尊严。这份工作让我最开心的是可以见证这个时代还是在进步的,现实越让人沮丧,媒体越要坚持和坚守。

我的团队是我的绝配

刘书的下属中(她自己从来不用“下属”这个词,而用“同事”或“我的小孩们”),80、90后是大部分,他们喜欢叫她“书总”,而不是更官方的“刘总”。在他们看来,刘书有威严,但没架子。“他们会私下议论我,监督我,这帮孩子自称小屌丝。”相比其他互联网公司,她管的部门更像传统媒体的编辑部,活跃,平等。他们有时会肆无忌惮地争宠,“为什么你们部门的办公室离书总近?书总,难道我们不重要吗?”这在等级分明的公司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刘书相信“新媒体的新,意味着告别专制,一言堂的媒体绝对出不了好作品,互联网时代是80后、90后在掌管,总编辑必须跟他们学习。我以前做记者时的风格是一个东西要钻到底,现在我要发挥团队专业的力量,把内容做到极致。”在一个敞开透明的氛围中,给点阳光,大家就一同灿烂。

“在新媒体,必须接受工作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在工作中结识朋友,实现的自我诉求就是在工作中成长生长,我每天工作应该超过10小时,我下面的人更辛苦。我们不能走,不会走,永远要奔跑,看谁跑得快,你每天都会被后浪吞没,在浪尖上的胜利只是一瞬。积累一个一个的小浪尖上的胜利,人在这么残酷的竞争中才能找到自信。”

这是一条没有跑道的比赛,自己要探索方向,如何跑得方向更正确?你所能依靠的教练通常只有你自己。怎样的奔跑姿势更好?能跑出速度和优美?怎样在报道的细微之处见精神?这些都是刘书每天在思考的问题。

“新媒体对思维的转变绝不仅是我们从业者,而是给整个世界。在快速的媒体环境中,阅读变得碎片化,信息要更通畅,你再刻意地隐瞒什么变得非常难。这是好事,让每个人都坦荡诚实,有事就去面对。我们的工作节奏更快了,但人的潜力是无限的,你说,两年以后我就累死了吗?也没有啊!”语调虽然轻快,但有资格用“我还没有累死”来开玩笑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并不多。

每个人只要在好的竞争性环境中,视野必然越来越开阔,判断力也更精确,接触更多正向的人,必然会受到正向的影响。刘书认为真正的媒体人一定要有逆向思维,信息越泛滥,越知道自己要什么;而一个真正的掌门人,一项不能或缺的能力就是在失败时做到镇定和坚强。

说到凤凰网的男女比例,刘书告诉我凤凰网时尚,娱乐中心多是女孩,而且好多都是顶级气质美女。资讯,财经中心多是名校毕业男生,他们也会抱怨“我们这里单身太多,给我们招点美女吧!”还有她在面试时,直接将一位武大美女截留给某个频道,并引起两个频道激烈竞争的有趣故事。她认为人的精气神更为重要,“我提拔的都是能干的、敢承担的,业务能力强的,当然,有共同的价值观,人正直、坚韧是我们的底线。”

刘书说自己最不喜欢下属强调自己是女性。在职场,不能因为你是女性就受到额外关照,当然,也不能受到歧视。说起自己手下的一个“小孩”,刘书笑得很自豪: “比如有的编缉常年坚持看各种国外媒体,详细总结出战法,每个媒体的特点是什么?哪个评论员在什么方面有独到见解?哪个记者擅长写什么稿?非常细致,不是简单归类,那种极尽的深入,细节,我达不到。”

不论年龄,不论职位高低,只要水平高,刘书就管自己的员工叫“老师”。说到凤凰网图片频道的小王老师,刘书说自己佩服这种爱琢磨、琢磨得专业的人。“他每一张图都能给我讲出为什么,我说这张为什么清晰度不高?他说反映夜总会人群的生活照片要类似纪录片,太清晰就不真实,新闻图片应该反应最真实的一面,而不是美好的一面。”这些“小孩”让刘书每天都有惊喜。

工作之外,刘书最享受的时光是旅行,叫上几个朋友去国内国外转转。去年十一刘书去了圣彼得堡,参观了冬宫和夏宫、吃当地最好吃的东西、观赏歌剧。和很多互联网从业者一样,刘书的周末时间先用来补觉,然就开始鼓捣些小东小西、小发明,并拍下照片给朋友分享。“饭不太做,基本上去别人家蹭。穿也不讲究,但我喜欢好的手表,那种机械表的精工细做体现强烈的品质感,能够经历时间的磨砺。”在公众场合亮相时,她常常穿得简洁干练,但搭配一条别致的丝巾,“我喜欢有设计感的单品比如马丽亚·古琦,每条的图案就是一幅单独创作的画。”

在追逐海量信息和用户的资本时代,刘书依然希望媒体人能像奢侈品手工艺人一样精耕细作,为每一篇好新闻而呕心沥血在所不惜。即便外部环境改变了,要求你用更快的速度呈现新闻,也绝不能牺牲品质。“做媒体并不是收入很高的行业,需要些理想和情怀,如果大家都放弃这个行业,现实就会更让人沮丧,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我所能做的就是坚守。”

如果不做媒体,刘书说自己会去尝试做公益,她的话很干脆笃定: “我一直想做一次支教教师,这是我特别有兴趣的事。

时尚COSMO:新人怎样做才能让你注意到她?

刘书:人很容易犯的一个毛病就是相信奇巧,很多新毕业的孩子经常问我怎么包装自己?怎么用很技巧的东西获取利益?我说这些东西根本就不重要,最好呈现给世界你的本来面目。你进行润色包装起的是反作用,想这些不如用心思增加能力。

时尚COSMO:和领导意见不同怎么办?

刘书:不要怕和领导意见不同,我经常和我老板争吵,他开玩笑说自己被我气得能少活一年,我说那我减两岁给你加回来。在一个氛围良好的公司,这种吵架不伤感情,大家知道都是为了做事,反而坦诚,亲密。君子和而不同。

时尚COSMO:听说新媒体赚钱很多,是真的吗?

刘书:选择做媒体人,就别想发大财,这不是暴利行业,这个行业的物质回报远远比不上精神回报。如果你没点理想主义,吃不了苦,耐不住寂寞,还是别来了。

时尚COSMO:碎片化时代如何自我更新?

刘书:不要被微博绑架,碎片化阅读和浅阅读不能代替全面深度的阅读和思考,只有你的阅读是有广度的,你才能有一个好的视角看问题、人事和世界。我经常会面试一些人,他说我不看书,我觉得这是不可能的,媒体人的专业性培养要靠自己,阅读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时尚COSMO:你怎样释放压力?

刘书:和时间赛跑是有压力的,追求完美的人一定会感到焦虑。我不相信哪个职位没有压力。这么一想压力就小多了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