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集结号》 导演:冯小刚
原著:《官司》 作者:杨金远
杨金远,福建莆田人。80年代中期开始创作小说,已出版小说集《命里带刀的女人》、长篇小说《不是处女别嫁我》。1990年,其小说《大杂院》、《义务兵》被改编成电视剧。杨金远作品先后发表在《中短篇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华文学选刊》等文学刊物,多次荣获福建省文学奖,连续两届荣获福建省政府百花奖。
《官司》现已被冯小刚改变成电影《集结号》。 解放战争时期,连长谷子地接到团长命令,要打阻击战帮助大部队撤离,以集结号为撤退信号。整个连队打光了,也没听到集结号响,谷子地被炮火轰晕在死人堆里得以生还。之后漫长岁月里,他寻找原来的队伍,一是想找到团长说完成任务了,但全连阵亡;二想知道团长到底有没有吹响集结号。谷子地最后找到的是团长的坟头。一个司号员告诉谷子地,其实团长从来就没有打算吹响集结号,原来为了大部队的转移,团长和谷子地的连队一样,也是战争的牺牲品。谷子地醒悟后,决心挖出全连49个弟兄的遗骸,为当年阵亡的弟兄们找回“烈士”称号……
相关新闻:
集结号原著杨金远:只能零打碎敲
由冯小刚导演的贺岁大片《集结号》获得如潮好评,电影原著的作者———福建莆田的杨金远先生一鸣惊人,迅速成为炙手可热的人物,他的另一本新书《突围》也趁热出版,最近他的生活变得异常忙碌。昨日,在他乘车去当地电视台录节目的空当,记者对他进行了电话采访。
为写作辞去报社总编
当记者向杨金远表示他的口音难以听懂时,他笑着说:“福建话有闽南话和闽北话之分,而我们莆田话则在这两个地理区域之间,在全国甚至全世界只有300万人讲,前一阵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让我去做节目时,也为我的口音犯难”。
杨金远原来担任《莆田侨乡时报》的总编,但由于这是一份面对华侨的报纸,所以在内容和发行上都有一定限制。加上公务繁多“在办公室里只要有点空闲,我就关上门,在电脑上写几段,但经常被电话打断。”所以在三年前,他就打了多次书面辞职报告,但都未获批准,直到几个月前,《集结号》宣传前期,才终于得偿所愿。
杨金远说,他的小说往往来自于一小段故事甚至一句话。“我的鼻子有这方面的灵敏”,经历同样的事情,听同样的话,他能抓住最核心的东西,然后逻辑成一篇小说。创作战争题材,他说这是因为自己有过军队生活。曾经6年的海军兵役生活锻炼了杨金远,因为底子好,又在部队读了很多书,退役后的杨金远开始尝试着写东西。没想到,创作的路竟然很顺畅,发表了不少作品,因为擅长写作,杨金远被调进了政府部门工作,是福建莆田政协调研室的一名副主任,平时工作很忙碌。如今52岁的他,创作只能利用业余时间“零打碎敲”地进行。
2004年就想拍《集结号》
杨金远的短篇小说《官司》,原作只有几页,创作灵感来源于中央电视台《百姓故事》里讲述的一个真实故事。《官司》首先刊登在2002年4月的《福建文学》上;6月的《小说月报》转载。当初张国立看到这篇小说,非常喜欢,原想留着给自己拍电视,但后来还是推荐给了冯小刚。杨金远告诉记者,冯小刚工作室的人员费了不少工夫找来全国各个刊物的总目录一一翻查,后来通过《小说月报》的编辑才找到福建省作家协会,最后打电话给杨金远的正是冯小刚本人。杨金远透露,2004年春节期间,他和冯小刚签约,当时冯小刚准备当年年底开拍,但后来却因为种种原因先拍了《夜宴》。
事实上,杨金远并不是第一次“触电”。在《官司》以前,他先后写了《命里带刀的女人》、《不是处女别嫁我》、《大杂院》、《义务兵》等作品,其中《大杂院》、《义务兵》在上世纪90年代被改编成电视剧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过。
趁着电影《集结号》的东风,杨金远表示将集中精力写一组关于战争题材的小说。近期《官司》连同十几篇小说结集为《集结号》出版。《官司》姊妹篇《突围》也已于上月面世,黄健中已表示要将其拍成30集连续剧。他的新作17000字的小中篇《带你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将在《福建文学》2月号头条刊出。他说,“我要抓住这个机会。”但他表示,自己并不想成为一个专业作家。
编辑:
邱文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