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时代的文化太简陋,观复博物馆是文物界的希望小学
何东:有一个事,你看到你这里来,门、窗、帘子,它除了挡风以外,它还有别的作用,但是刚才到这里来我就想我们家的门,再好的时候就是按板立在那里了,那么你这里观复有一个宣传册子,我那天在那里翻,第126页,你说丹佛的美国人,当时给你提问都让你受启发,那他跟你问什么了?就是门这件事,跟你提了很多,就是说你坐在那里给他们讲你都发怵,他们都问到你一些什么?就是关于那个门?
马未都:我都记不住了,这是好多年了,我想想他们问了我什么了。
何东:他肯定不拿这个东西说一个挡风的东西。
马未都:我印象中,我们的这个门的概念,门是什么,我们简单说,门是双开的,单开为户,我们为什么叫门户。过去历史上古代的战国以前,单开的叫户,双开的才叫门,所以这个门的本身的繁体字就是两个门的感觉。门的一个专业术语叫建筑物的设置出入的机关,它那个话都是比较罗嗦,就是它设置你出入的机关。
中国人在物富民丰、丰衣足食的时候,那个门都特装饰,而且特别不挡墙道,你通过那个门你知道社会形态。当你看到门上全是大铁钉子,比如说我们今天这个地方社会治安好不好,你看看那个楼上是不是全部都是鸟笼子,那么我们历史上怎么能知道那个时候是不是盗风四起呢?就看当时的那个门了,门是不是一样的,我当时跟他们也是聊这个,我记不太清楚了。
何东:因为你刚才谈到了就是这个门和桌子,如果长久的这个物简陋了以后,人也就简陋了。有件事,我去巴黎看那个巴黎圣母,你如果老在北京呆着,你还看不了那个,我说怎么那么绕,后来我找史铁生,他说你这叫做简陋,好东西就复杂。
马未都:我们所处的今天的时代已经把大量文化要素都去掉了。升华来自于复杂,我们别老拿简单说,我们简洁不是简陋,我们大部分都是简陋。
何东:你之前说过内地的博物馆,私人博物馆一直没有人重视,也没有多少人关心,你觉得现在有改变吗?
马未都:我觉得没有本质的改变,我们有时候会被拿来说应景,说你有一个私立博物馆请一个人来,比如说国外的一些政要来了,提出来说我想看看私人博物馆,那我们立刻就变成应景了,因为人家是故宫看完了,人家想看看私立的,看看国家的态度。但是从根上我觉得还要至少有一代人的努力才能拧过来。
何东:一代人?
马未都:对,至少一代人。
何东:现代有一种看法,人有钱了别光往家里拿,拿出一部分来回馈社会,那么回馈社会就是说最好的方式就是做慈善,你创建那个博物馆算不算是一种更大的社会慈善。
马未都:我一直这么认为,我从创办开始初期就说我是文物界的希望小学,因为说这个事大家听的懂,你捐赠一个希望小学你肯定不是谋求一时的回报,你也没有办法谋求回报,但是最终会得到回报,我希望是永久的得到好处,心灵得到好处。
何东:你看报纸上很多人,把慈善也作秀了,捐多少多少钱。
马未都:很多慈善已经在电视上作秀了,拍卖什么的,那都是没有意义,我是实实在在做一件事,做博物馆在中国历史上是私人做的,第一个博物馆是张謇做的,1905年做的。1925年二十年后故宫博物馆成立,他在国家成立博物院之前他成立了南通博物院,后来解放以后被改成了南通公园,现在又回来了又叫南通博物院,因为它觉得那个荣誉很重要,中国人第一个私人博物馆,我是解放以后第一个私人博物馆,具有法人资格的。
何东:这也不是随便成立的?
马未都:现在有很多的要求。
何东:我上次问过你一些,如果你晚年不在了,你觉得它还能维持下去吗?
马未都:我是希望它能维持下去,因为能不能维持下去我生前就知道。我会知道这个,因为我觉得如果是快的话,可能在十年之内就间分晓了,就知道这个事能不能生存下去。今天很多人表示出了对赞助博物馆的一个兴趣,再过十年二十年以后,社会有大量的财富没有去处,他会捐,捐哪?那很多人,我会让他看到生前的深厚荣誉的时候就捐给我。
编辑:
刘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