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收藏:收藏和经济实力成正比,艺术只能拿价钱来衡量
何东:你现在从这两年,不光是《百家讲坛》之后,收藏很热,这种收藏仅仅就是因为人有钱的吗?
马未都:也不是,因为收藏的大部分人还都是没钱人,不是有钱人,中国有七千万收藏者,我估计得有六千九百九十万是那个没有钱的。都是工薪族,挣点工资,他是一个文化的乐趣,我们生活中乐趣,只要你衣食问题解决了,你乐趣都是文化的,所以很多人收藏都不是为了钱,我见过很多人只是消耗钱而已。
何东:那也有人还是为了钱,你比如说29号来的那些,他问你是真的,假的,不是抱发财的目的吗?
马未都:那我觉得无可非议,我一直对这些人都持有一种尊敬的态度,无论怎么样你怀有什么目的,你进入这个领域都是文化的一个贡献,我不能说他怀有哪个目的对文化是一个伤害,不是的,文化也是经济支撑的,我们今天国家的文化也是靠经济支撑的。
何东:你最早进入收藏有没有说让钱给难住了,就是看好一件东西但是没有钱?
马未都:那太多了,天天都是这事,你喜欢收藏永远是没钱的状态,每个人收藏他跟你经济实力成正比,就是你有钱了,你就特想那个贵的,你没有钱了你买那个便宜的。永远是有贵的在前,我觉得就今天的社会,你就是世界首富你也不能说把世界上的艺术品都买回你家里去,那不可能的事,所以永远缺钱。
何东:一直到现在?
马未都:一直到现在,我经常为钱发愁。
何东:外面人看着你好家伙,很有钱。你觉得成为一个合格的收藏者,最基本的因素是具备哪些?
马未都:我觉得我们按照一个低标准的要求,就是你要想成家,前提你得著书这么一说,你得有自己的一套理论。
何东:一套看法。
马未都:不是理论,是一套看法,如果你这个没有,你就是一个财主,要不然你就有一份丰厚的遗存留给社会。因为国外就有这样的,他本人不研究这个事,但是他有足够的实力,然后他用雇佣的方式,他雇一个经纪人,开始给他收藏,最后作为一个博物馆留给社会。这个在国外是有的,国内现在还没有,国内都愿意亲自上阵,因为我们讲究的就是身先士卒。
何东:粉身碎骨。
马未都:对,我们的文化是这样的,你比如说在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阵亡了124个将军,这在战争史上是非常罕见的。
何东:也不能这么大。
马未都:全都是将军,都是脱光了膀子冲过去的,那这是将军。但是他就是这样,我不知道,我对二战史研究的不多,我不知道二战中这个苏联军队死没死120多个将军,这个军衔在这里摆的,你别管他是不是土八路,他也是将军,咱们将军军衔以上就是左权,国民党都是将军,我们就是这种身先士卒的一种文化,我们看不到那种叼着雪茄烟在指挥部指挥作战那个场面,没有,不行我就冲出去了,全是这个场面。
何东: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我相信看完《百家讲坛》以后,你讲那个家庭文化各种都是这样的,这就是鱼龙混杂的就来了,那么以小康的人进入这个收藏文化中,你认为怎么样才算比较正常的健康的?
马未都:我觉得量力而行,所谓力就是你的经济实力,什么事都切忌冒进,因为大部分人喜欢冒进,收藏这个东西诱惑太大,过去说收藏是古董是精神鸦片不是没有道理的,它有巨大的诱惑力,让你透支,我年轻的时候透支的机会特别多。就是喜欢,就要买,觉得先买了再说,就是这种状况,我完全可以不欠债,我不买不就是不欠债吗?但是要买,诱惑大。
何东:你比如说像王刚,他本行是当演员、明星挣钱也不少,你别跟他说这个,说这个他不完全懂,他被诱惑,被点的那个天灯的感觉就来了。
马未都:而且他们那点钱对收藏来说是微乎其微。做演员,大演员收入非常高,但是你要是去喜欢古董那完了。
何东:电视看国外的拍卖,毕加索、梵高一张画出来,不管新的旧的,就是天价,为什么说来说去,最后收藏的还是一种高价的体现?
马未都:我觉得是对人类文明的一个认知,人类对人类文明的一个价值的基本体现,他没有办法用空泛的事给你说,荷兰的人拿梵高的画跟毕加索怎么比?我只好拿钱来说话,荷兰人原来说世界上最贵的画就是梵高,你美国人现在可以说世界上最贵的画是安妮沃勒,它有标志性的人物出现。那我们可以说世界上最贵的工艺品是“元青花”。我们这个标底是清晰可见而且公平,全世界都拿这个标尺来衡量,我们不能说价值连城,你还是跟价钱等同,也是一个很俗,价值说一个亿没有什么区别,是一个话,只不过那个比较形象,这个比较具体而已。
编辑:
刘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