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收藏:最爱陶瓷和家具,收藏界里无规则
何东:换一个话,你收藏这么广泛,在观复里转一圈,家具、瓷器、古玩都有,这里面你最偏好的是什么?
马未都:我偏好陶瓷和家具,其实我现在偏好越来越大,我跟那个所有的人差不多,可能跟养孩子似的。咱们就养过一个孩子,咱们没有养过很多孩子,你可能养多的时候可能偏爱一个孩子,但是你可能特多孩子的时候,你比如说你跟乾隆似的55个孩子的时候,那个时候你可能非常冷静的判断谁能接这个班,我想可能是这样的。因为咱们没有过那个经历,没有这个感受,咱们有一个连的孩子那是什么感觉,咱们没有,也没有想过。
何东:最偏好的是瓷器?
马未都:我一开始先喜欢的是瓷器,再一个是家具,凡是中国器物类的东西,就是能拿在手里,能搬起来的东西我都喜欢。
何东:有很多人现在就是说,刚才你自己也讲了,很难对自己在文物收藏的鉴赏上做一个简单的评价,而那天你又跟我自谦说,你顶多就是一个文物呆子,那么你认为现在文物收藏这种最大的社会癌症是什么?高血压是吗?
马未都:我觉得我们今天的社会,假设在文物收藏中有一个癌症的话,就是大家过分注重金钱,因为说起来什么东西再值钱也没有文物能够浓缩。你比如说我说的那个罐子,你上秤就是二十斤,值两吨黄金的钱,你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全世界找不到这么一个东西值这么多钱,他当时卖2.3个亿,当天我看了一下正好两吨黄金。那么你今天说有两个多亿财产的人多了,说这个人有一个公司市值15个亿,说那个人有多少亩地,多少房子,没有人听着有感觉。说那算什么,说十几个亿,一百个亿,有李嘉诚有钱吗,李嘉诚有比尔盖茨有钱吗?这是一个数字的问题,但是你一浓缩到这一块的时候,这事好像有点不太好理解,没有办法理解,叫做浓缩财富这个给人刺激特别大,所以我们社会对这个关注,尤其我们节目里大量的电视节目都过分的关注,由于收视率的要求过分的关注金钱,而导致不少百姓误入歧途。
何东:那么有没有这种可能,你好像有一种表述,收藏现在已经从高端文化正在蜕变成一种群众运动了,这么过多的大众的参与,会不会让这件事又变成一种全民大机器呢?
马未都:有点不可收拾,收藏历史上,我过去我一直坚持说收藏就是少数人的事,跟多数人没有关系,但是后来中国这事就生把它变成一个多数人的事,人人都谈这个事,不管他是真喜欢假喜欢都去谈。你身边的人,我这个就不用说了,我身边的人都是奔着我来的,就是不搭边的人,我不知道那天我跟你说了没有,那次我去修脚,那个修脚的扬州女孩跟我几次熟了以后,跟我说马先生我买了块玉你帮我看看。我说你花了多少钱?她说我花了三千多,尽管她修脚也能多挣点钱,那三千块钱对她也是巨大的钱,买块玉挂在身上,你可见咱们往大的说这个文化的力量,文化的诱惑,往小了说就是这个全民忽悠,连一个修脚的都买一块玉。她挣点钱不容易,这是那天让我特震撼,我说你哪里买的?她说潘家园,她给我看,我说这是一块新玉。问题不大,是一个真的。她特喜欢戴在身上。
何东:各行各业现在都有一个潜规则,那么文物收藏这里的潜规则是什么?这个行业里面?
马未都:文物收藏里的潜规则,我觉得没有什么潜规则,就是它有一些行业限定,它跟其他的行业,比如说跟医药行业不一样,医药行业大家都清楚那个潜规则就是医生开药方子,拿回扣,都清楚。文物里倒还是没有这个,大部分没有潜规则。文物这个行业是一个无规则的行业,谁说了都算,谁说了都不算,没有专家,没有权威。
所以它变成在司法上很多的事情都解决不了,你比如说我碰到一个例子,一个省里的公安厅拿着一个大玉壁来让我看,问我真的假的,我说什么意思,他说这涉及到一个案子,我说这是怎么回事?是盗窃案,这个东西如果是真的呢,这个人得枪毙,假的就放人。我说那你放人吧,我说我没有办法做出一个人的生死判断,我宁可放了也不可能错杀,这个事你不能问我,让国家鉴定委员会,让他们给你出一个报告。他说他们不管这个事,我说他们不管,我就更不管,我说我是一介草民我管这事?让我出示证明,证明这个东西的真伪。
何东:通过文物断定人的生死。
马未都:你想他是这样,盗窃珍贵文物有死刑,这个文物是文物单位的,如果它最初只是一个仿品,那你盗了就不算是珍贵文物,他就死不了。问题很大,所以这些事没有人做,也做不成。
编辑:
刘汀
|